1、折彎前的準備
檢查材料的長、寬、厚尺寸,板材應清理干凈,周邊去毛刺。
根據折彎板材規格種類及質量要求選擇合適的折彎機。
檢查折彎機的狀況并進行必要的清理和及保養。
不同折彎圓角應采用不同R的上模彎制,不同的鋼板厚度則需調換不同深度的下模彎制。
將工件與圖紙互相對照,對工件展開形狀、加工尺寸、材質厚度、加工工藝要求、圖紙投影方式、上工序完工情況、工件正反面等加以確認;
與工件實際下料長度比較大小,分別依據圖紙尺寸確定折彎控制的尺寸和方法。
設備調整:上下模調整,模板調整。
2、折彎模具的選擇
按照工件折彎圓角尺寸R選擇合適的折彎上模,如果上模不符合圖示尺寸R要求,應與技術人員溝通,變更折彎線。折彎下模一般根據工件的板厚大小來確定,通常以折彎板厚的8倍來選擇折彎槽型。
注意:90°折彎時,“V”槽的寬度最小不得底于4t,否則可能損壞模具或導致工件報廢; 若折邊尺寸太小必須使用4t以下的“V”槽時,可先折一合適鈍角后,再用大的“V”槽折夠90°。
充分考慮成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異常,如:工件折邊互撞等等。
3、首件折彎
根據圖紙,參照以上工藝要求,編程加工;進行首件檢驗。圖紙有公差要求的,嚴格按圖紙檢驗,圖紙無要求,按下面的標準檢驗(見檢驗)。首件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加工,毛坯和工件應存放在托盤上,避免劃傷,對于未能一次成型完畢的首件,操作者及檢驗員都應計算剩余展開尺寸是否能滿足成型尺寸公差。
4、折彎順序
依靠模板折彎:首試件折彎----檢測 ---調整靠板 ----折彎----檢驗(適于批量折彎)
劃線折彎---以實際展開尺寸和應控制尺寸、折彎順序、劃線:對線首件試折彎----檢測
調整----劃線----按線折彎----檢驗;
按“先里后外,先小后大,先復雜后簡單”順次編排;最主要還是要視其實,際形狀而定,在操作中結合實際而行;
5、折彎參數
彎邊的最小極限尺寸決定于凹模深度h及擱置尺寸吃,對于板厚為1-3mm的擱置尺寸c均為3mm,對板厚3mm以上的擱置尺寸c均等于板厚。
折彎尺寸精度的高低,一是取決于計算定位尺寸的精度與否,二是后定位規調整的合不合理,一般來講,折“U”類型的工件后定位規的上面高出下模約板厚的1.5倍左右,而折“Z”類型的工件,后定位規底面應低于下模約板厚的0.5倍左右。
6、過程控制
表面質量控制: 工件成型后不得有明顯壓痕、接模痕等缺陷,手感不澀手為準; 對于氧化件、電解件、覆鋁鋅板等必須在下“V”槽與工件之間墊上專用防護膜;工件不得隨意拖、拉、 拽,避免劃傷;
7、折彎缺陷及消除
一般情況下鋼板橫紋折彎為宜,對鋼板強度較大或只能順紋折彎的構件,除改變折彎角外,可加熱折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