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液壓系統內部污染源
a、系統安裝前的沖洗工作。小型
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在安裝前必須進行沖洗,在沖洗時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將鈍化液、酸洗液以及中和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勻;其次挑選流量較大的沖洗裝置;最后操縱各個元件的動作,使污染物從管道內以絮流的方式流出。沖洗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員需在熱態環境下將沖洗液及時排掉,并隨機取出一定量的污染物,進行檢測。
b、 液壓元件及液壓油的管理工作。在液壓元件的選擇中,絕對不能為了貪圖便宜而從一些沒有任何資格證書的廠家處購買,而應從具有資質的生產廠家處購買,特別是一些過濾器、濾芯等產品,還應注意生產廠家在污染控制方面是否做得到位,不得挑選已被污染的元件。配件運輸中,相關人員應做好油口的密封工作,以免空氣等混入其中,造成配件污染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工作人員在進行油液采購時,必須對油液進行隨機取樣檢驗,待各項參數指標均符合要求后才能將其注入到儲油罐中,油液的保管必須使用專門的容器,而且要注意密封保存,以免油液氧化變質。油液未使用前,工作人員都應定期對其進行檢查,觀察油液封存效果,是否超過保質期,嚴禁使用過期或者劣質油液。此外,油液使用前必須由加油小車進行過濾,完成后可將其加入到液壓系統中,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
2、防止空氣進入液壓系統
為了避免空氣進入到液壓系統中,應將吸油管與回油管插入到油面一定深度。工作人員應定期對油箱內油面的高度進行檢查,不得出現油量不足等現象,應確保油泵吸油管一直處于油液中。此外,系統的各部分均應保持油液的充滿度,工作人員可在油泵的出口安裝一個單向閥并在油路上設置背壓閥,并確保各個油管的接頭部位保持密封狀態,尤其是吸油管路,如果密封不嚴實,會導致內部油壓遠小于大氣壓,空氣會從縫隙部位進入到液壓系統中,引發相關故障問題。液壓系統安全完成后需對各項參數進行壓力試驗,具體參照表1所示。
表1 試驗壓力(單位為兆帕)
3、加強對液壓原件的保護
小型液壓折彎機設備液壓系統在實際運行中,操作人員必須時刻關注液壓系統的荷載情況,嚴禁出現超載現象,以免造成系統內元件受損,縮短系統的使用年限。與此同時,根據液壓沖擊引發的原因,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果液流中止造成液壓沖擊現象,可采取增加蓄能器的方式進行有效解決,若因運動部件慣性造成的液壓沖擊現象,則可通過調節運動部件的速度來得以解決。
4、嚴格控制外部污染物的入侵
為了避免外漏的液壓油發生回流現象,可采取設置防塵裝置的方式進行有效處理,防塵裝置通常安裝在活塞桿與油箱通氣孔部位。若系統發生故障需要拆解處理時,對于不能立即裝復的原件要做好防護措施,以免原件污染。拆卸液壓管路時,需將內部的雜物進行徹底清理。重新更換的新鋼管應采取酸洗或者噴砂的方式清潔管內污垢后再放入到系統中。液壓元件如必須拆卸,應做好清潔工作,將零件吹洗晾干后置于干凈的地方,使用毛刷對零件進行擦洗,但不能使用棉紗類材質對零件進行拆洗,因為棉紗容易發生掉落,容易造成油道堵塞現象的發生。清洗時可使用柴油或者汽油,但橡膠密封件只能用柴油進行清洗,以免造成橡膠件老化變質。此外,還應將液壓系統表面的塵土以及油污進行定期清理,及時更換濾油器濾芯,做好油箱的排污工作。
5、 注重對冷卻系統進行保養
小型液壓折彎機設備液壓系統日常保養中應對油溫進行有效控制,以確保散熱器處于良性運行狀態,將冷卻系統的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有效降低氣泡破裂的能量,以免因溫度過高,造成冷卻系統不能正常工作,最終引發設備故障現象的發生。一般情況下,液壓泵入口油溫應控制在 60℃以內,液溫應控制在 40℃以內。在對最低溫度進行設置時,需確保系統可以正常運轉。做好散熱系統的設備,也能避免油溫過高對系統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確保系統得以安全、穩定運行。此外,在系統中添加冷卻水時,要對水質進行檢查,看其是否存在雜物或者腐蝕物質,防止水管因腐蝕造成冷卻水回流到油液中,引發故障現象的發生。對于故障頻發部位,應進行細致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