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引導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高生產產品軟件和硬件精密專業化調整,來改變數控機床發展空間。國產功能部件發展滯后阻礙了機床業發展,首先,是技術進步相對滯后;其次,是發展方式偏重于規模擴張?,F階段機床行業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強,其主要矛盾是國內市場需求結構的加速升級與行業供給能力不相適應的矛盾。
加快建立數控機床研究是企業重點,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研發團隊,加快高檔數控機床品種開發,如數控折彎機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科技人才和高技能工人,來提升數控機床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是我國機床行業的發展方向。
“對于這一輪市場變化的基本特征,我們早在2012年底就作出了判斷,但總量的降幅和結構升級的速度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陳惠仁說。根據機床協會的統計數據,相比2011年,2014年國內機床市場消費總額下降18.6%,2015年較2014年又同比下降13.5%。“但必須指出,市場需求總量的下降是結構性的,即低檔通用型產品的下降最為突出。”陳惠仁告訴記者,與最高峰的2011年上半年相比,目前普通機床、重大型機床的產銷量已經下降至原來的三成甚至兩成。
與此同時,隨著用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開始追求智能化和個性化,對機床這一“工作母機”的需求升級為自動化成套、客戶化定制和普遍的換檔升級。比如,用于智能手機殼體加工的小型立式加工中心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這些需求升級方向與我國機床制造業的長期固有優勢完全相反。”陳惠仁說,“我們最擅長的是以大批量的方式制造中低端的標準通用型單機產品,短板是按客戶的特定要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隨著需求結構升級的不斷加速,供需錯配的矛盾就日益突出”。
由此可見,低端過剩和高端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國內市場需求結構快速升級與機床行業不能適應和滿足這種需求的矛盾,成為掣肘機床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也成為行業轉型升級亟需破解的重要課題。
“企業戰略趨同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是造成機床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陳惠仁說,大多數機床企業多年來戰略趨同,帶來的后果就是低端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嚴重。在市場不好、訂單下降的情況下,企業爭相鋪面,企圖擴大覆蓋搶占訂單,但這樣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同質化,同時還會忽略對用戶需求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
“中國機床行業缺的不是面,而是深度。”陳惠仁認為,當前機床企業必須轉變思維觀念,橫向收縮戰線,加強縱深發展,尋找差異化生存空間,這是行業的基本戰略選擇。要在深度上下功夫,研究個性化定制、為用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